唯岩永固。

关于

【朝明】关于死亡的三十题:以明末清初朝鲜人行迹与明亡后的故明之思为中心

“兴废伤心时几换,山河举目涕空流。”


1.欢笑的孩子踩过你将长眠的土地

(北京)宫殿悉皆烧烬,唯武英殿岿然独存,内外禁川玉石桥亦宛然无缺。烧屋之燕,差池上下,蔽天而飞,春燕巢林之说,信不虚也。…… 右谏议李敬舆在沈阳,密疏以闻曰“天下事一至于此,雪涕痛哭不知所达”云。
《李朝实录·仁祖大王实录七》二十二年


2.弥留之际的幻觉

先是,同人所戴冠,在漂船中皆胶解不堪着,只有一笠,故余借着之。自定至于浙,一夜行中,窃去坏之,无可着。乃于商箧中得宕巾,华人爱之,曰:“冠亦明制,巾亦明制,衣亦明制, 先生一身,浑是明制。
[朝]崔斗灿《乘槎录》


3.服丧

鹄汀(清举人王民皡)曰:“……洪武时,高皇帝微行,至神乐观,有一道士结网巾,便于韬发,太祖借他一着,照镜大悦,遂以其制令天下。其后渐以鬃网代丝,紧箍狠缠,疮痕狼藉,名虎坐巾,谓其前高后低如虎蹲踞,又名囚巾。当时亦有讥之者,谓天下头额尽入网罗,盖多不便之矣。” 笔指余额曰:“这是头厄。”余笑指其额曰:“这个光光,且是何厄?”鹄汀惨然点头,即深抹“天下头额”以下字。
[朝]朴趾源《热河日记》卷二


4.地下墓室里的蝴蝶

榕村李光地语录云:“章服,代各异制,而惟优人不禁扮。高力士者,尚戴紫金冠,盖唐制,中官必着紫金冠,不敢乌纱帽也。做那一朝戏,则用那一朝衣冠,方是名优。”按今天下,皆遵满洲衣冠,而独剧演犹存华制, 后有王者,必取法于此。
[朝]徐浩修《燕行纪》卷二


5.葬礼上

到永安桥军人常玉琨家。桥之左右,设石栏两头,作狮子对蹲状,刻镂颇工。常也自言 明朝国公维春之裔,余问维春与鄂国公遇春为何人,答:“兄弟也。” 问:“你是明朝人子孙,独无思旧之心耶?”答:“已顺他人也。”
[朝]李宜显《陶谷集》卷之二十九《庚子燕行杂识》上


6.亲手给自己打造棺木

士人朱佩兰来访,余问曰:“公无乃子朱子之后耶?”朱曰:“否,我乃明太祖之后也。” 金以振曰:“公得无黍离之感耶?”朱大不悦,取金以振笔谈纸扯裂之,金亦惭而退。朱私谓余曰:“彼诚妄人。”仍赠诗曰:“君自乘槎八月天,忽然风吹到江边。河清海晏今为定,共庆天朝万万年。”余应之曰:“碧海茫茫水接天,中流自谓四无边。南来一识朱家丈,生老昇平六十年。”
[朝]崔斗灿《乘槎录》


7.求死不能

此时,兰公随书随裂,举措慌忙。余曰:“妄恃眷爱,轻发此言,兄之惊动如是,请勿复敢言。”兰公曰:“国朝法令甚严,此言一出必死。弟怕死,故自不觉如此。”…… 力闇奋笔大书曰:“砍头便砍头,此严将军语也。”
[朝]洪大容《湛轩书外集》卷二《杭传尺牍·乾净衕笔谈》


8.亲手合上爱人的双眼

余曰:“孔子后孙今有几家?”宋(清宋举人)曰:“即在山东,已千有余家。”余曰:“有人入仕本朝者乎?”宋曰:“多有。”余曰:“在京从宦者亦有之?”宋曰:“亦多。”余曰:“幸君为我一见之!”宋曰:“君欲见之,何意?”余曰:“尊慕之极,愿见其孙。” 宋抚其首曰:“其衣冠与我一样,见之何益?”余闻之怅然。
[朝]洪大容《湛轩燕记·宋举人》


10.徒劳无功的抢救

权斗昌亡命,捕得于利川,自刭殊死,械送于京,遂命鞫之。斗昌受刑后供称:“国事艰危,为清国所侵辱,百姓皆思中国,  欲趁此时,内清朝廷,外攘夷虏, 大志如斯而已。
《李朝实录·仁祖大王实录七》二十二年


11.遗赠

所称护项,略仿我国之制,但阔大而缝其首,加于帽上,系缨颔下,用红帛缘于当颊处,或用纯色红毡。栅下玉河馆近地人,或着我国护项, 盖彼人艳善其制,沿路观光者,辄云好风棱,亦曰好体面。
徐长辅《蓟山纪程》卷之五附录《衣服》


12.遗书

夕有一老人来访于余所馆,为人颇似质朴。问其姓名,则朱言也。余问:“或是皇明后裔否?”对曰:“不敢言。”固问之,对曰:“神宗亲皇子四王毅然之第四子思诚,即吾祖也,吾父名伦也。”余问:“然则革除之际,能免惨祸否?”对曰: “吾父往征流寇,未返而国亡,仍为遁匿此地,变姓丁,得以免祸。吾亦以贡生丁含章行世,而本姓名则朱言也。”又问:“他处亦有明裔否?”对曰:“不能详知。“ 又问:“即今天下形势,或有阳复之望否?”对曰:何敢望?提起来珠泪自落。”……又曰:“见老爷所着衣冠,不胜欢羡,吾之所着即与牛马何异?”仍以问答所书之纸投之于火,流涕呜咽曰:“恐有人窃听,慎之慎之。”
[朝]闵镇远《燕行日记》


13.遗愿

皇明中华也,吾初受命之上国也。崇祯十七年,毅宗烈皇帝殉社稷明室亡,于今百三十余年,曷至今称之?清人入主中国,而先王之制度变而为胡,环东土数千里,画江而为国,独守先王之制度, 是明明室犹存于鸭水以东也。虽力不足以攘除戎狄、肃清中原,以光复先王之旧,然皆能尊崇祯,以存中国也。崇祯百五十六年癸卯,洌上外史题。
[朝]朴趾源《燕岩集》卷之十一《热河日记·渡江录》


14.遗像

而寓目皆初见 衣冠非我也,言语非我也,风土非我也,形形色色,触境可骇。
[朝]未详《燕行录》


15.似是故人来

时千官次第退朝,见使行,多聚观。有两官人亦具披肩、品帽,戴数珠,观良久不去。两人皆年少儒雅,相顾语甚喜,及使行,起身出,两人又先后行。下辈妄有呵叱,亦相视笑,无愠色。至端门外,使行坐轺床少休,两人又伫立于前路,略闻其相与语,多及衣帽之制。余进问曰:“老爷熟看我们何意?” 两人笑容可掬,曰:“看贵国人物与衣冠。”余曰:“我们衣冠,比老爷衣冠何如?”两人皆笑而不答。
[朝]洪大容《湛轩燕记·吴彭问答》


16.整理房主永远不会回来的房间

其夜登练光亭,江流甚静,月色如练。亭之得名,盖取小谢诗“澄江净如练”之意也。市井之栉比,城郭之壮丽,差不及浙。而江山之形胜,则曲逆洛阳之间也。壁上有榜曰:第一江山。明学士朱之蕃之笔也。
[朝]崔斗灿《乘槎录》岭南大学抄本


17.永生

本朝之于 明朝,区域虽分,谊同一家。龙蛇之变,神宗悉索赋而来援,其扶危济困之义至矣大矣哉。所以我宣庙尝有“我东方一草一木,无非神宗皇帝之德”之敕语。
朝有大报之坛于皇宫北苑,以岁之暮春,望祀高皇帝神宗毅宗,而其晦日亦拜焉;野有万东之庙,画日月三幅而 四时瞻慕焉;林泉章甫之流,揽万历永历之旧历,涕而泣焉;妇孺童稚之愚,得崇祯弘光之通宝,爱而珍之。闾巷流俗吃除夕之馒头谓蛮头,破上元之胡桃曰胡头,俚彦嗤自伐者,以尔有馘金汗头来之功乎!云则是孰使之然哉?岂非本朝三百年不忘明家之义欤!
夫以区区之一小国,而夫子犹且存之;况堂堂红罗三百年之大统未绝、大号未改,而仁人君子又忍以轻绝之哉!
[朝]郑乔《南明纲目》序


18.食骨之鸦

周(清儒生周应文)曰:“贵处井田之法见存,尚通行否?”余曰:“只有箕子遗迹数百亩地。” 周曰:“贵处衣冠可是箕子遗制否?”余曰:“帽子世传箕子遗制,无明征。衣服专遵明朝旧制,而间有未变俗者。”书“ 明朝”故低一字,以示尊之之意。看毕,蒋(清儒生蒋本年)即裂去之。汉人之畏慎每如此。
[朝]洪大容《湛轩燕记·蒋周问答》


21.遗体化妆师

顷刻之间,山移海转,无一物参差,无一事颠倒,自黄帝尧舜,莫不像其衣冠,随题演之。王阳明曰:“《韶》是舜一本戏,《武》是武王一本戏,则桀纣幽厉,亦当有一本戏。” 今之所演,乃夷狄一本戏耶?
[朝]朴趾源《燕岩集》卷之十四《热河日记·山庄杂记·戏本名目记》


22.藏尸地

彼人有指我衣服而嗟叹者,曰:“此圆领衣也,好制度、好制度!”我人亦戏指其衣,曰:“此亦好制度。”答曰:“不好,不好,此是鞑子打扮。”仍曰我辈独女人不顺云。盖是汉人而可见其有思汉之心也。
[朝]俞彦述《燕京杂识》


23.告别

宴罢,次第以出,副贰以下从小西桥下排立庭下如前。余随蒙王出台上复行一叩之礼,仍由御桥西夹以下。蒙王中有识余面者,以辞致款,北人天性直朴不骄可见。 华人见东方衣冠,无不含泪,其情甚戚,相对惨怜。率副贰以下,从贞度门午门出,憩曲城傍,卤薄纷纷罢出,具鞍象,驾銮舆,驷马御銮驾,銮铃齐鸣,小国管见,来见天子威仪,可谓盛哉。 而恨不得瞻望明朝文物,想象之际,徒切慨惋。
[朝]李㴭《燕途纪行》


24.还魂夜

一日,孙颢元谓余曰:“先生冠是何冠?”余曰:“吾所谓宕巾也。”孙乞暂借,余许之。孙乃着之,顾影徘徊,似有喜色,而已在座皆以次轮着。余锷独不肯,余手指红兜,作笔语问曰:“什么?”孙以书对曰:“红帽。”余以笔句帽字其傍,特书“兜”字,曰:“非耶?”孙曰:“是。” 余以手循其发,孙曰:“已喻。”余于屏处作笔话以示孙,曰:“今日不无新亭之感。”孙藏之袖,左右皆曰:“什么?”孙乃贴手中,左示邵纶,右示孙传曾,仍曰:“此系时讳,慎勿出口。”

[朝]崔斗灿《乘槎录》


25.漫长的死亡过程

余曰:“吕晚村是何处人?其人品如何?”兰公曰:“浙江杭州石门县人,学问深邃。惜罹于难。”余曰:“浙江山水何如而能人才辈出如是耶?”兰公曰:“南边山明水秀。”平仲曰:“我副大人见兰公硃卷中,有‘茫茫宇宙,舍周何适’之语,不觉敛袵。”兰公色变良久。余咎平仲以交浅言深,兰公乃曰:“此乃草率之语,大指亦不过谓中华乃万国所宗,今天子圣神,文武为臣者,当爱戴依归之意而已,尊周所以尊国朝也。”盖汉人于当今,反同羁旅之臣,谨慎嫌畏,其势然矣。其言之如此,无足怪矣。余劝平仲勿復言。
[朝]洪大容《湛轩书外集》卷二《杭传尺牍·乾净衕笔谈》


26.身着生前反感的衣物下葬

上士则愀然变色,易容而言曰:“都无壮观。”曰:“皇帝也剃发,将相大臣百执事也剃发,士庶人也剃发,虽功德侔殷、周,富强迈秦、汉,自生民以来,未有剃发之天子也。虽有陆陇其、李光地之学问,魏禧、汪琬、王士禛之文章顾炎武、朱彝尊之博识,一剃发则胡虏也。胡虏则犬羊也,吾于犬羊也,何观焉?此乃第一等义理也。”谈者默然。四座肃穆。
[朝]金景善《燕辕直指》卷之六《留馆别录》


27.一线生机

上曰:“自古匈奴之入处中华者,皆不能久长,而今此清虏,据中国已过五十年,天理实难推知也。大明积德深厚,其子孙必有中兴之庆。且神宗皇帝于我国,有百世不忘之恩,而拘于强弱之势,抱羞忍过,以至于今,痛恨可胜言哉!”
《李朝实录·肃宗实录一》十二年


28.临终关怀

时虏僭号,遣使来,要我共蒙古尊之为帝。公痛哭上疏曰:“臣自堕地之初,只闻有大明天子耳。宁有鲁连之死,不忍使斯言污耳孔也!
[朝]李縡《陶庵先生集》卷四十《花浦洪忠正公墓志》


29.第二次死亡是被所有人忘记

余曰:“既烦辱临,请毕今日之欢。”兰公曰:“但恐俱有贵冗。”余曰:“鄙所无他冗务,请终日稳话。”皆曰甚好。余时以方冠,着广袖常衣,兰公曰:“此即秀才常服耶?”余曰:“然。”兰公曰:“制度古雅。”余曰:“我们衣服,皆是明朝遗制。”两生皆颔之。
[朝]洪大容《湛轩燕记·乾净笔谈》


30.“你一定听得见”

兰公(清儒生潘庭筠)曰:“来此见场戏乎?”余曰:“见之。”兰公曰:“场戏有何好处?”余曰:“虽是不经之戏,余则窃有取焉。”兰公曰:“取何事?”余笑而不答。兰公曰:“岂非复见汉官威仪耶?”即涂抹之。余笑而颔之。
[朝]洪大容《乾净衕笔谈·清脾录》


评论(9)
热度(344)
  1. 共15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史蘇 | Powered by LOFTER